您好, 欢迎您!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关键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要闻 > 浙江科技拍卖“松绑”技术转化“燃烧”创新潜能
  • 栏      目:行业要闻
  • 发布机构:广东省拍卖业协会
  • 发 布 人:admin
  • 发布时间:2015年8月7日
  • 来      源:中国新闻网
    标      题:浙江科技拍卖“松绑”技术转化“燃烧”创新潜能
浙江科技拍卖“松绑”技术转化“燃烧”创新潜能


就在收藏爱好者还在为文化品交易市场呐喊助威时,另一厢,科技成果拍卖在浙江也已风生水起,成为拍卖市场一大生力军。45次拍卖,1200多家企业竞拍,521项成果进入企业实现产业化……科技成果拍卖让企业可以通过科技拍卖获得成果,进行产业化的新路子,也顺应了顺应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大势。

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低端到产业高端,从行业追随者到行业领跑者,科技创新是“主角”。让“顶天”的科技成果“立地”,企业更易获得成果,形成产业化的生态体系,科技成果拍卖让企业更快速地长出心肺、头脑等器官,跑起来更加轻松。

打通从科研到市场的快速路

在刚结束的2015年浙江省春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活动上,82项公告竞拍的科技成果实际竞拍81项,总起拍价达1.137亿元,成交价1.515亿元,总溢价33.2%。这样的科技成果拍卖,浙江已经开展了4年,在5次竞拍中521项技术拍出9亿多元,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成果种类最多、涉及领域最广、成效最显著、影响面最广的技术交易活动。

拍卖企业通过购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例子不胜枚举。此前,浙江金火机床有限公司简称“金火机床”80万元拍得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基于数控机床的门式机器人研发技术,即桁架式机器人,购买后约3个月后投产。

科技成果拍卖会的出现,也让众多企业为之侧目。在今年的春拍上,来自温州的一家企业就表示,他们每年要花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进行科研创新,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满世界找技术,对于科技成果拍卖会的出现,感觉是意外的惊喜,也呼吁政府应该多组织类似的平台,打通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快速路。

中介机构弱小难补转化环节“黑洞”

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通道打通了,科技成果转移有了有效途径。但是,在马锦跃看来,科技成果转化6个环节中,转移之后的中试才是最难的环节,也是薄弱环节。

陈泳表示,在国外,除了中介机构,也有企业委托高校并设立资金,根据企业的方向来研究,而在国内,有企业与高校合作,但基本是偏传统行业,目前国内的中介机构基本上只是牵线,并不能转化研究成果。

国内的中介机构并未跟上国际的步伐。马锦跃以浙江为例,现有的很多中介机构都曾是事业单位转过去的,依赖行政资源,真正能够服务技术交易的不多。为此,此前政府就计划5年培训5000个技术经纪人。而这,又与技术收储概念不同,目前在国内,技术收储中介少之又少。

创新技术成企业“笑傲”市场的利刃

从“产业集群”到“工厂式生产”,在“中国制造2025”的风口之下,企业如何顺势而为,占领市场,成为行业领跑者?技术创新这一答案,从政府到企业都已达成共识。

目前,浙江已经在纯电动汽车、现代环保装备、医疗装备、新一代网络产业等16条产业链,布局建了149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财政累计资助重点企业研究院8.5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70多亿元。

相比自身的研发,科技成果拍卖让企业少走“弯路”,企业也在转型、创新中尝到了甜头,但在产学研合作上企业仍指出政府角色的不足。

当前,为了实现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科技部门一方面摸清企业的技术需求,一方面帮其联络具备相应科研能力的高校院所。浙江省大力引进大院名校。从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到形成以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嘉兴科技城等为龙头的创新载体联结而成的新的创新体系,累积了丰富的科技。

上一篇:天津绝当品拍卖受热捧 下一篇:美国拍卖行展出佛州沉船宝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