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关键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要闻 > 从税收新策说起后疫情时代的拍卖行
  • 栏      目:行业要闻
  • 发布机构:广东省拍卖业协会
  • 发 布 人:admin
  •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 来      源:作者:郭昕彤 杨昕湉 转自:“锵锵有力”公众号
    标      题:从税收新策说起后疫情时代的拍卖行
从税收新策说起后疫情时代的拍卖行



从税收新策说起

——后疫情时代的拍卖行

郭昕彤 杨昕湉


一、艺术品税收新政策

新冠疫情之后,拍卖业被迫延期或者取消拍卖。面对拍卖行颓糜的形式,中拍协艺委会提出加快推进解决拍卖价款开票的诉求。国家税务总局在4月26日签发2020年第9号公告。其中就有公告的第3条是对拍卖行受托拍卖的文物艺术品委托方按照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允许拍卖行以自己的名义就代为收取的货物价款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面对应对货物价款,不计入拍卖行的增值税应税收入,该规定5月1日起实施。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春拍来说,这项新策将会进一步释放企业的收藏需求。万达集团、侨福集团、湖南电广传媒等都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众所周知的大客户,许多企业愿意把艺术品的作为企业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苏宁集团,宝龙集团等,更是高调竞拍,并且建立起企业收藏的专业博物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双赢。9号公告里关于增值税的条款,也是国家对于税收的审慎改良,拍卖行和企业将同时减负,从长期来看,这一新政有利于促进艺术财富管理、抵押贷款、保险理财等新兴艺术金融部分的成长。

目前正值春季拍卖品征集的关键阶段,此时境外以及各省市采取的隔离防疫政策使得拍卖企业无法外出征集看货,作为人群密集交易模式的拍卖会近期更是无法举办。一些拍卖行已发布了推迟香港春拍和内地春拍的消息;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纽约亚洲艺术周等多有华人参与的艺术交易活动也已被取消。中国拍卖行的对于来势汹涌的疫情危机做出的反应也值得讨论和思考。

二、疫情期间的网络拍卖

拍卖市场在危机来临时往往是高端市场首先枯竭,低端市场维持相对较长时间,于卖方而言,藏家倾向于保留物品而不是进行拍卖出售;于买方而言,高端市场藏家购藏欲望大为降低。据相关统计,今年三月艺术品的成交率略有上升,但成交总额下降且下降速度远大于拍卖场次的减少。

策略始终随市场变动,在实体空间闭门谢客时,拥抱互联网成为大部分机构的选择。国内外拍卖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速度体现了拍卖行的实力与效率,频频举办的慈善拍卖则体现了艺术界的社会担当。2019年7月中国嘉德启动了定期线上拍卖,从内部组织搭建、技术配套支持,到业务征集,都做了短期和中期规划。始料未及的疫情促使其加大力度、加多频次组织线上拍卖,但由于交易量和线下相差甚远,线上拍卖仍然是作为补充进行,在技术上还需要不断升级完善。线上拍卖作为解决方案虽说还不具备长期支撑市场的条件,但也在特殊时期显示出了别样的活力。

各大拍卖行在近期线上拍卖中多选择知名艺术家的低价位作品,保证作品精彩的同时兼顾价格合理,除了考虑到知名艺术家作品往往具有更大的需求弹性外,也给自己和藏家熟悉、适应线上模式留出缓冲空间,同时吸引了一大批新买家。但市场的长期繁荣不能只依靠知名艺术家,如何利用线上平台推出新艺术家,给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活力是在未来需要着重考虑的。

多元的线上艺术品销售模式在疫情期间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近期直播拍卖平台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直播模式的潜力及其强大的“吸粉”能力。艺典中国、京东艺术、淘宝拍卖等艺术品直播销售平台出现爆发。艺术品作为一种非标品,采用直播销售的方式比看图购物显得更为亲切。我们不禁发问:艺术品直播带货如何进行?是否可靠?又是否成为下一个红利风口?相信在不断的尝试中会慢慢得到答案。

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对比一下线上拍卖与线下拍卖的差异。传统拍卖会上,竟价过程完全透明,竞买人可以随时观察现场其他竟买人的出价情况,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及时出价。在网上拍卖中的竞价过程中,竞买人处于不同的计算机终端前,通过互联网完成竟价可能发生实时数据传到不及时或者转播延误的的情况。

所以,极有可能错过加价机会,以至于让其他人抢先出价。线上拍卖很大程度上加重艺术品信息的不对称,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性,网上交易藏品信息展示不全,在拍卖前期也不能通过预展的形式与藏品“面对面”。很多艺术品交易平台作为艺术品网上交易“中介”,而非是一个企业,很多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是online auction website(OAW)比如淘宝和eBay作为一个提供社会信息的服务平台,在产生买卖纠纷的时候具有一定上的法律豁免权,对于OAW来说它的职责更多的是在发现非法销售时将其从网站上删除或者禁止用户获取该信息等而不是对其进行纠正它,OAW只能对信息的真实性负有限责任。

而年轻收藏家偏好的微信拍卖也面临拍品本身价值并不高,但需要支付更高价格的运费以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导致价格与运输费用倒挂的问题。同时,微信自由度高缺少监管监督艺术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艺术品的消费群体来看,线上艺术品消费者与线下艺术品消费者不完全是同一群体。疫情期间火爆的拍卖现象是很多人进行艺术收藏的尝试与探索,而这些消费者能有成为线上拍卖平台稳定的客户或者成长成为艺术品爱好者进行艺术品收藏升级还未可知。

踩在后疫情时代这个分界线更多的艺术品拍卖与交易平台想要在热闹的新市场中分一杯羹,竞争更为激烈,拍卖与交易平台也更应选择差异化的模式。疫情期间的线上拍卖活动大多是临时性的即兴搭建,在客户的引流、拍品的展示、网站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回顾2003年非典爆发时,各行各业同样面临“寒冬”,大众线上消费的习惯自那时起逐步酝酿养成,17年前的那场“战疫”催生了一大批我们现在熟知的电商行业巨头,如2003年5月成立的淘宝网,2004年1月成立的京东商城等。诚然,疫情的发生不是线上平台发展的必要条件,线上交易作为“plan B”也难以填补线下交易的巨大损失,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作为启发让我们对于艺术市场的未来可能性有了更多思考。

三、拍卖行结构性问题

这次疫情也反映出我国拍卖行的结构性问题。2019年度12家公司(北京保利、中国嘉德、西泠拍卖、中贸圣佳、华艺国际、北京荣宝、北京匡时、广东崇正、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华辰)共推出中国书画专场154个上拍19581件,成交15339件。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书画艺术品一直占据拍卖交易的“半壁江山”,书画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50%左右。书画作品作为一种投资成为常态,书画艺术品一直是高成交额的“主力军”艺术品拍卖市场对于书画拍品有很强的依赖。

在当前风险抵御能力薄弱的时期,很多藏家都在担忧自己所持有的书画艺术品是否能够在关键时刻变现,对于书画市场持观望和保守的态度。内地拍卖市场正处于震荡探底阶段,市场反弹的力度和时间均有限,价格上涨空间受限,面对经济下行书画市场首当其冲,也成为艺术市场颓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后疫情时代的拍卖行

后疫情时代整个拍卖市场的结构将会继续调整变化,疫情助力线上消费时代的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就已初露头角。1995年,artnet作为全球首家艺术品线上竞价拍卖网站在纽约创立;1999年,亚马逊创建了自己的拍卖平台。这一时期的艺术品线上交易由于互联网技术不够成熟、互联网使用没有得到普及等因素的存在而没有实现较好发展。2010年后,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失,全球艺术品市场回暖,艺术品电商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高峰,在这一阶段,互联网用户体验随着技术进步得到较大改善。

随着线上业务的开展拍卖热点将会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名家之作资源有限、很多精品之作也面临“有市无价”的情况。网上拍卖开拓了一个新的渠道去挖掘新鲜艺术家的一些作品,不再去追求天价作品,而是角逐一些门类不同的好作品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

2020年拍卖前景不是非常明朗,有好拍品的藏家可能不愿意拿出拍卖,藏品征集工作受到阻碍。对市场风险的预期提升了,对待艺术投资也更稳谨慎。艺术品拍卖的线上化促进艺术品由小众的市场走向大众市场。参与艺术品线上拍卖的消费者大多是集中在70后到90后之间,其中80后的买家所占份额最高,这部分人大多都已有网购的习惯。他们所关注的艺术品、艺术家更加当代。网上拍卖的开展,有利于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以及当代艺术作品市场的开拓,艺术品电商也逐步打破艺术品市场的审美垄断。

后疫情时期的拍卖市场内需求层次和种类差异化比较大,导致收藏的种类或者需求的种类差异化会继续增大,后疫情时代对于一些具有特色业务或者是特别专注某类艺术品领域的中小拍卖行来说是一个机遇,做到小而精、小而强,开拓自己的业务规模和藏家资源。

 

转自:“锵锵有力”公众号






上一篇:贵州省拍卖有限公司近期将拍卖收缴、罚没的徐悲鸿、范曾等名人书画作品一批 下一篇:甘肃省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第一槌”!
返回首页>>